写写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几乎每一个小朋友都有绘画的美好经历。特别是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是少儿美术教育成为家庭关心的焦点,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是使孩子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孩子在某一艺术领域中的学习和创造,能大大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和各种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种艺术实践孩子们能从中得到情感的陶冶,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和满足。
但是,近年来,由于引导方法的不当,使得一些很早就表现出很高绘图天赋的小学生,因未得到正确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最后就象没有得到营养的花蕾,盛开一时就凋谢了。
小学生绘画大都从儿童画开始,而儿童画都是凭借印象而作,他们把房屋画成透明的,看得见室内扶梯和床桌;画花草树木,用近似一瓣一瓣、一片一片的形状机械地排列;画人的手,大都从腰部伸出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印象作画的结果。儿童印象作画,又大都采用图示形式,即用外轮廓的近似体表现物象的方式。大约从四岁开始,以后逐年成熟起来,到九岁左右已近顶峰,再发展就有根深蒂固的危险。如果不及时地引导从儿童画向正规画转变,很可能会给学生进入高段年级后留下一时难以弥补的缺陷,甚至空白。使得一些很有绘画天赋的学生由于缺少向高一级攀登的阶梯,而长期做了“印象派画家”。也就是说,儿童九岁后(小学三、四年级阶段),必须由图示向写实转变,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认为:儿童从10岁左右,就应在涂鸦的基础上,逐渐开始进行较为正规的绘画训练。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从儿童画向正规画的转变呢?笔者结合近年来工作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训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儿童画向正规画转变的关键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并且也得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证明了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比较有效地结束过去的随意性绘画。美国的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讲过:“如果说眼睛是艺术活动的父亲,手就是艺术活动的母亲”。足见观察在绘图位置中的高度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本身就是发展智力的重要一环。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对各种复杂事物的洞察与思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当然在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要讲究科学方法。在近几年教学中,我摸索到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那就是画“观察对象”画法,这种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某一物体时,在纸上画,不求逼真,只要求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符号把所观察到的特征画出来。这种方法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事物的有序性和条理性,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对物体观察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二、提高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绘画要素是引导儿童画向正规画转变的基础
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有轮廓,而轮廓的构成都由长短不等的线条构成。虽然儿童画中许多也是由线条构成,但这种线条是稚嫩的,而未加以规范的线条,我们只有提高学生对线条的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加以规范才能够较逼真生动、精确地描绘所要描述的物体,虽然这里所说的“线”不完全是中国画里的线,而是指传统绘画手段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体。用线容易画准内部结构的比例和特征。而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记忆和思维的敏感阶段,渐进地引导学生从简单立体几何图形开始画起,然后逐步深入,使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开始画起,然后逐步深入,使学生对立体概念熟知,并懂得明与暗、光与影的配比,才能逐渐地使学生从那些歪歪斜斜、头重脚轻、形状机械的儿童画圈中走出,才能使学生逐渐地向正规画方向发展。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命题画是使学生从儿童画向正规画转变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学生从儿童画向正规画的转变,需要美术老师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命题画,每一个命题画,要求包含重要的概念,包含着美术的要素和种类。当然在设计命题时,要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常见到的,如茶杯、饭碗、盘子、桌、板凳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东西规则的几何图形提高学生观察力,另一方面,在教学时简单易行。当然在布置命题画时,教师也要利用现成的教学演示器具,并加以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绘画兴趣,才能实现学生从儿童画向正规画的转变。
只有在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使学生从儿童画向正规画转变才有可能,当然使学生从儿童画向正规画的转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动,才能使学生从儿童画向正规画有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