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4-24浏览次数:1587

浅谈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    汪美玲

 

  要: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从小学课堂教学就开展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影响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提出问题;创新能力;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作为社会主体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教育要培养和造就的是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从教育的基础阶段着手。

爱因斯坦就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创新能力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只有提出了问题创新才成为可能,才有的放矢。”这一观点是众多学者与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与霍夫纳尔把创造性分析为六个主要成分,其中之一即为对问题的敏感度,指容易接受新印象、发现新问题的能力。美国兰德公司的特里戈和凯普纳,苏联创造心理学家A••H鲁克曾提出数学问题是创新的第一阶段。而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本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就注意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对其自身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影响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环境、数学学习方式、数学学习兴趣等。

1)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而教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今教师的已经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则是激励学生的思想。也就是要创造一个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环境。

2)数学学习方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建立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能力的基础之上。这些能力与学生数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3)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其非智力因素水平关系甚密,特别是兴趣都是“基于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参加了某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

因此,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经验,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可以概括如下:

1.培养学生的愿问、好问的策略

小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通过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通过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质疑,愿意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因此,设置出一个恰当的数学情境可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情境的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综合考虑。根据皮亚杰提出的思维水平标准,小学生大概经历两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命题运算阶段。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经常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制作精美的画面与教师亲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可以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欲望。

问题情境的对象要针对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问题意识”的发展。设置的情境要使全体学生都有提出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好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差的学生也能提出简单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数学情境的设计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与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切忌为情境而设计情境,搞形式主义,一定先明确设置情境的教学目的,然后再构思情境的内容,否则所设计的情境在教学中不仅不能起到推动教学进展的作用,反而对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教学中,如果注意从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设计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资料,就能激起他们的认知需要,他们便能主动的对情境进行探索,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的教学,就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去超市购物,先给定条件,然后去完成,最后进行总结,其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提出问题。

另外,还可以结合故事提出数学情境和通过争论、竞争引出数学情境等一些方法。

2.培养学生的善问的策略

根据梅耶提出的儿童认知策略发展的阶段说,小学生的学习策略发展处于过渡阶段。他们通过学习已经自发地掌握了许多策略,但是他们不能有效的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常言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或是提不出问题,或是表达问题不准确或是问题缺乏可探究性,或是所问非所答,因此,教会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学到的应该是探索真理的方法。

首先,对没有价值的问题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提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巧妙地加以阻止,并从正面进行引导。

其次,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首先要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然后才对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他们的心中就有了数学不是与实际相脱节的,“数学有用”的意识,慢慢就养成用数学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养成提问习惯后,学生自然进入角色,提出的问题也就具有多样性、自主性了。

最后,积极、及时的评价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所取得的每一个小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赞扬与鼓励。无论数学成绩相对好还是差的学生都提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重视,甚至有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对其所取得的进步总是给予了及时的肯定而逐渐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

另外,还可通过布置提出数学问题作业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思维。优秀的作业结果为:学生提出新颖、有价值的问题,或学生能运用多种变式做出解释和解答问题,回答问题有独特性。通过布置情境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提出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加深对本课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通过留提出数学问题作业,增加了师生进行交流的途径,也弥补了课堂时间短暂这一缺憾,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增强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改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加强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秦克铸,庞云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4).

[2] 李伟,王洁.“问题提出”也应以学生为主[J].数学教学研究,20011).

[3] 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