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有一种爱,叫做感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3-02浏览次数:360

      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我是我妈生的,我得用我的骨髓救我妈。”
    12岁捐髓救母的邵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深深震撼到了我们每个人。
    “我在品尝孤独。”
    邵帅对姥姥说的这句话,又让我们心灵怦然一动,泪水盈满眼眶,心里也有着难以言说的酸楚。
    12岁,孩子的金色童年,正是撒娇、贪玩儿的年龄。而邵帅却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承担了这个年龄不该承担的重任,挺起了家的脊梁,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他生活在单亲家庭,却性格开朗,成绩优异,有突出的美术特长;他身材瘦小,却意志顽强,捐髓救母的孝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校谱写了一曲“邵帅传奇”的绝唱。
    “百行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有沉香劈山救母,许仕林哭倒雷峰塔救母的神话传说,更有二十四孝的感人故事。孝顺父母的人历来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尊敬,古代儿童入学最重要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不久即写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而另一个重要的启蒙读物1080字的《弟子规》开篇则是《入则孝》,用了168字讲述了子女孝顺父母的行为准则。现代社会,更有被广为传赞的像田世国、罗朝捐肾救母等感人故事。
    应该说,孝心感天动地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为什么邵帅的事迹再一次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因为在现代这个社会中他带给了我们不少的惊喜。虽然我们都知道孝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体现,要从小培养孩子有孝心,家庭应重视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学校应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全社会营造孝心无价的良好氛围,我们在现实中也确实这么做了。但是我们面临有着特殊的国情,古代孝顺伦理的打破,80后、90后独生子女的特有现象,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使得我们在家庭伦理问题上失位,使得部分孩子抱怨社会、抱怨出身、抱怨父母,将自己的不如意一股脑推给别人,产生了一种自私的理论。也使得社会上对80后、90后普遍产生了偏见。但邵帅给了这些偏见一个有力的纠正,他的班主任于惠说:尽管邵帅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但家庭、学校对他的感恩、爱心教育非常成功,如果用几个词形容邵帅,那就是:勤劳、善良、阳光、积极进取。的确,他不但没有抱怨自己的出身,反而为为妈妈治病休学,为妈妈做饭、送饭,还勇敢地捐献骨髓。很多人看了媒体的报道后感动地留下了眼泪,说这孩子真坚强,甚至有的母亲提出自己血型和邵帅妈妈血型符合,要求进行配对测试。
    《论语》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教育我们要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会因为高堂健在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会为他们已入暮年而忧惧。这更要求我们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马上就要行动,不要让遗憾伴终身。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何况人乎?相信邵帅的故事一定会在我们心田注入一股暖流,点亮一盏明灯。

(转载自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